(資料圖片)
黃賓虹(1865年1月27日—1955年3月25日),初名懋質,后改名質,字樸存,號賓虹,別署予向。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,生于浙江省金華市。中國近現(xiàn)代國畫家,擅畫山水,山水畫一代宗師。也是書法家,與白蕉、高二適、李志敏合稱“20世紀文人書法四大家”。曾任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,解放后任全國第二屆政協(xié)委員,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理事。被稱為“中國人民優(yōu)秀的畫家” ;1955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。
他繪畫的技法,早年行力于李流芳、程邃,以及髡殘、弘仁等,但也兼法元、明各家。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、繁簡、疏密的統(tǒng)一;用筆如作篆籀,遒勁有力,在行筆謹嚴處,有縱橫奇峭之趣。新安畫派疏淡清逸的畫風對黃賓虹的影響是終生的,六十歲以前是典型的“白賓虹”。
六十歲以后,曾兩次自上海至安徽貴池,游覽烏渡湖、秋浦、齊山。江上風景甚佳,他起了定居之念。貴池之游在黃賓虹畫風上的影響,便是從新安畫派的疏淡清逸,轉開學習吳鎮(zhèn)的黑密厚重的積墨風格。以此為轉機,黃賓虹開始由“白賓虹”逐漸向“黑賓虹”過渡。
黃賓虹曾說過學習傳統(tǒng)應遵循的步驟:“先摹元畫,以其用筆用墨佳;次摹明畫,以其結構平穩(wěn),不易入邪道;再摹唐畫,使學能追古;最后臨摹宋畫,以其法備變化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