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色如碧玉滿口香”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如果非要選出一種食物
代表春天的甘甜和芳香
想必非碧綠軟糯圓乎乎的青團莫屬
青團
說到青團
你知道青團的“青”來自哪里嗎?
可能大多人都認為青團是用艾草做的
其實做青團的原材料可不止艾草這一種
在華新
老底子做的傳統(tǒng)青團用的是“泥胡菜”
泥胡菜
泥胡菜是藥食同源的一種植物
它可以消腫散結(jié),清熱解毒
正是因為它的存在
才使得青團顏色碧綠、口感香醇
今天
在華新鎮(zhèn)北新村的胡阿婆帶領(lǐng)下
小編記錄下傳統(tǒng)青團的制作過程
↓↓↓
傳統(tǒng)青團
從摘菜、焯熟、揉面、包餡、蒸熟……一顆青團子從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經(jīng)過這幾道工序,每一步都是最傳統(tǒng)的技藝。
從地里采摘完新鮮的泥胡菜后,用水清洗干凈,然后在沸水中加入少許石灰,放鍋內(nèi)焯熟。阿婆說,加石灰可以去除泥胡菜的青澀味和苦味,同時可以使菜更翠綠,口感更好。如果家里沒有熟石灰,也可以用堿面或小蘇打代替。
01
泥胡菜焯熟后撈出放入冷水中清洗,反復(fù)沖洗幾遍,直至清洗干凈。擠干水分后將其切碎,切得和糯米粉一樣細,散發(fā)出淡淡的青草香。
揉面
好吃的青團,皮是關(guān)鍵。在阿婆看來,最傳統(tǒng)的制作手法就是拿菜直接揉。選用軟糯彈韌的水磨糯米粉,和入切碎的泥胡菜,雪白的粉和青色的菜經(jīng)過細致反復(fù)地揉搓,相互交融直至面團呈現(xiàn)光滑碧綠的狀態(tài)就可以了。
接下來就開始包餡了,餡料也是青團好吃的靈魂。取適量面團做成面劑子揉搓成球,用拇指在中間戳個洞,邊捏邊按壓出一個小坑,放入提前做好的餡料,喜歡甜口的就放豆沙,咸口的放入肉餡。阿婆講:“野菜是特地去地里新鮮挖的,和肉餡拌在一起,米道好!”
加入滿滿的餡料后,用虎口慢慢收攏封口,然后將多余的部分掐掉。不一會兒,一個個碧綠圓潤的青團便從阿婆嫻熟的雙手中誕生了。
最后一步就是上鍋蒸啦。為了防止青團粘鍋,一般都會先鋪一張粽葉,把包好的青團放在粽葉上,上鍋蒸10-15分鐘左右。
剛蒸好的青團最為誘人,一打開蒸籠,一股青草的香味撲面而來,手戳一下軟糯糯,趁熱乎的時候咬一口下去,表皮糯韌綿軟,餡料馥郁濃厚,每一口都是春日鄉(xiāng)野的自然氣息~
青團的制作方法你get了嗎?
趕緊動起手來
今年的春天
就從品嘗一只“青胖子”開始吧